2025年2月2日 星期日

音樂認識台灣近代史-03 快樂天堂


 快樂天堂


作詞:呂學海      作曲:陳復明


快樂天堂
演唱:張艾嘉/齊豫/潘越雲/周華健/陳淑樺/李宗盛(滾石眾歌手)


大象長長的鼻子正昂揚 全世界都舉起了希望
孔雀旋轉著碧麗輝煌 沒有人應該永遠沮喪
河馬張開口吞掉了水草 煩惱都裝進牠的大肚量
老鷹帶領著我們飛翔 更高更遠更需要夢想

告訴你一個神秘的地方
一個孩子們的快樂天堂
跟人間一樣的忙碌擾攘
有哭有笑 當然也會有悲傷
我們擁有同樣的陽光


河馬張開口吞掉了水草 煩惱都裝進牠的大肚量
老鷹帶領著我們飛翔 更高更遠更需要夢想

告訴你一個神秘的地方
一個孩子們的快樂天堂
跟人間一樣的忙碌擾攘
有哭有笑 當然也會有悲傷
我們擁有同樣的陽光

告訴你一個神秘的地方
一個孩子們的快樂天堂
跟人間一樣的忙碌擾攘
有哭有笑 當然也會有悲傷
我們擁有同樣的陽光

告訴你一個神秘的地方
一個孩子們的快樂天堂
跟人間一樣的忙碌擾攘
有哭有笑 當然也會有悲傷
我們擁有同樣的陽光

告訴你一個神秘的地方
一個孩子們的快樂天堂
跟人間一樣的忙碌擾攘
有哭有笑 當然也會有悲傷
我們擁有同樣的陽光

告訴你一個神秘的地方


《快樂天堂》與台灣歷史的關聯

  1. 台北圓山動物園的搬遷(1986 年)

    • 原本的 圓山動物園 建於 1914 年(日治時期),但隨著都市發展,動物園的空間不敷使用,環境也變得擁擠。
    • 1986 年,動物園正式遷至 木柵動物園,並成為台灣規模最大的動物園之一。
    • 為了紀念這次搬遷,滾石唱片集結多位歌手錄製了《快樂天堂》。
  2. 歌詞與象徵意義

    • 歌詞充滿 動物擬人化的描寫,例如:
      • 「大象長長的鼻子正昂揚,全世界都舉起了希望」——象徵動物園的新生活,也帶出對未來的期待。
      • 「告訴你一個神秘的地方,一個孩子們的快樂天堂」——描述動物園作為小朋友們的歡樂天地。
    • 這首歌的基調是歡樂、正向,與《明天會更好》有點類似,但它的主題更輕鬆。
  3. 台灣社會的變遷

    • 1980 年代的都市發展與環保意識
      • 這首歌象徵了 台北都市發展的轉變,過去的圓山動物園位於市區,但隨著都市計畫與環境需求,才有了木柵動物園的建立。
      • 1980 年代後期,台灣開始有更多環保意識,動物保護與生態教育也開始受到重視,這首歌正是在這個氛圍下誕生的。
  4. 滾石唱片與公益音樂

    • 這首歌與《明天會更好》一樣,集結了當時台灣的 一線歌手(張艾嘉、齊豫、潘越雲、周華健、李宗盛、陳淑樺等)。
    • 雖然它不是直接的社會運動歌曲,但它仍然是一首「為了公益、教育」而誕生的作品,展現了當時台灣音樂圈對社會議題的關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