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詞:陳明章 作曲:陳明章
伊是咱的寶貝
一蕊花 生落地 爸爸媽媽疼尚多
風若吹 要蓋被 不倘乎伊墬落黑暗地
未開的花 需要你我的關心 乎伊一片生長的土地
手牽手 心連心 咱站作伙 伊是咱的寶貝
一蕊花 生落地 爸爸媽媽疼尚多
風若吹 要蓋被 不倘乎伊墬落黑暗地
未開的花需要你我的關心 乎伊一片生長的土地
手牽手 心連心 咱站作伙 伊是咱的寶貝
一蕊花 生落地 爸爸媽媽疼尚多
風若吹 要蓋被 不倘乎伊墬落黑暗地
未開的花需要你我的關心 乎伊一片生長的土地
手牽手 心連心 咱站作伙 伊是咱的寶貝
一蕊花 生落地 爸爸媽媽疼尚多
風若吹 要蓋被 不倘乎伊墬落黑暗地
未開的花需要你我的關心 乎伊一片生長的土地
手牽手 心連心 咱站作伙 伊是咱的寶貝
手牽手 心連心 咱站作伙 伊是咱的寶貝
《伊是咱的寶貝》是陳明章老師為勵馨基金會創作的一首公益歌曲,主要目的是喚起社會對 雛妓問題(未成年性剝削)的關注。這首歌以溫柔而真摯的詞曲,傳達對孩子的愛與保護,提醒社會大眾不該讓任何孩子陷入黑暗的境地。
這首歌與台灣近代史的關聯
1990年代台灣社會問題——雛妓現象
- 1980-199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但貧富差距加大,未成年少女賣淫(俗稱雛妓)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許多來自弱勢家庭的女孩因經濟困境被迫從事性交易。
- 1995年,勵馨基金會發起「反雛妓運動」,倡導修法保護兒少,這首歌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兒童權益運動與法律改革
- 這首歌的出現,促進了社會對 兒童權益 的討論,也間接推動了 1995 年通過的《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後來改為《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
- 「風若吹 要蓋被 不倘乎伊墬落黑暗地」 ——這句歌詞強調了社會應該保護孩子,避免他們被迫進入黑暗產業。
公益音樂在台灣社會運動中的角色
- 這首歌與其他公益歌曲(如葉啟田的《愛拚才會贏》、齊豫的《橄欖樹》)不同,它不只是鼓勵人心,而是帶有強烈的社會呼籲,希望全民關心兒童保護議題。
- 這也代表了台灣 1990 年代從經濟發展轉向重視社會公平與人權的變遷。
如何用這首歌來介紹台灣近代史?
結合 1990 年代的社會運動
- 「反雛妓運動」與勵馨基金會的努力
- 1995年《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立法
- 台灣人權意識的提升
探討音樂如何影響社會
- 這首歌讓公益歌曲成為改變社會的力量,帶動大眾關注弱勢兒童的處境。
2004年,本曲成為了由二二八手牽手大聯盟舉辦的百萬人牽手護台灣的活動主題曲;翌年,本曲又再成為三二六護台灣大遊行的閉幕合唱歌曲,抗議並反對中國大陸對台灣片面制訂的《反分裂國家法》。 本曲因而成為台灣傳唱極為普遍的一首涉及政治、社會的歌曲。
這首歌如何與台灣的民主運動結合?
1. 2004 年「二二八百萬人手牽手護台灣」
- 這場活動由 二二八手牽手大聯盟 發起,主旨是 反對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威脅,並且在 228 紀念日這一天,號召百萬人牽手,從基隆到屏東,象徵守護台灣。
- 《伊是咱的寶貝》成為這場活動的主題曲,傳遞出「台灣是我們的寶貝,我們要共同守護」的概念。
- 這場活動也是台灣近代史上最大規模的公民運動之一,當時吸引了超過 200 萬人參與。
2. 2005 年「三二六護台灣大遊行」
- 2005 年 3 月 14 日,中國通過 《反分裂國家法》,表明若台灣「正式宣布獨立」,中國將不惜動用 非和平手段 來對付台灣。
- 為了抗議中國的行動,台灣在 3 月 26 日發起「三二六護台灣大遊行」,號召大批民眾上街,表達反對中國打壓台灣的決心。
- 《伊是咱的寶貝》再次成為遊行閉幕時大合唱的歌曲,代表守護家園與民主的精神,並且讓這首歌成為具有政治象徵意義的音樂作品。
這首歌如何反映台灣近代史?
從公益歌曲到政治象徵
- 原本是為了保護兒童、關心社會弱勢的歌曲,卻在台灣面對外來威脅時,轉變為守護民主、團結對抗外力的象徵。
- 「伊是咱的寶貝」這句話的意義從「孩子」延伸到「台灣」,變成一種捍衛家園的信念。
反映台灣社會意識的成長
- 1990 年代台灣社會逐漸民主化,人權、兒童權益等議題受到關注。
- 2000 年代後,台灣進一步思考自己的國家定位,並透過音樂來凝聚共識。
- 這首歌不只是個人或家庭的情感表達,而是全民運動的象徵。
音樂如何影響社會運動
- 這首歌的影響力不僅限於音樂圈,而是成為社會運動的代表歌曲,類似於國際上許多民主運動會有屬於自己的歌曲(如美國民權運動的《We Shall Overcome》)。
- 這也顯示出台灣的 音樂與社會、政治的緊密關係。
如何用這首歌來講解台灣近代史?
- 以 2004、2005 兩場大規模社會運動為主題,探討台灣人民如何透過和平運動表達政治立場。
- 分析歌曲如何從關懷兒童議題,轉變為全民運動的象徵,呈現台灣社會關心的焦點如何轉變。
- 討論台灣如何透過音樂凝聚社會意識,並影響政治議題的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